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 促就业助脱贫,振森科技将小秸秆做出大文章
| 招商动态 |2017-07-17
这两天,在内蒙古振森乌梁素海新材料项目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安装焊接输送芦苇管道,这是带料试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2015年,前旗借助丰富的秸秆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招商引资,引进内蒙古振森乌梁素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产24万立方米农作物秸秆代木无甲醛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目前,正在建设第一条生产线,设备安装已进入收尾阶段,计划预计本月底可进入试生产阶段,第二、三条生产线将在年底前启动实施。
培育就业新基地
“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正好赶上振森科技招聘,看到公司简介后,我毫不犹豫签了合同。振森公司是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公司做为秸秆高值化利用的领导者,对于各地区具有重要借鉴和推广意义。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工作觉得很有希望、很有前途。”公司员工杨锐信心满满地说。据了解,振森科技通过将农村秸秆粉碎、热磨、平压等一系列工艺加工为新一代环保无甲醛高密度板,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通过提取作物秸秆植物纤维,采用无胶粘剂生产的产品甲醛趋于零,该技术获得国家相关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该类人造板生产的空白。目前,该企业已吸纳对口专业大学生30人,项目全部建成可解决当地200多人的就业问题。
“由于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秸秆资源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我们公司应用的新技术恰恰开创了高效循环农业模式。大学毕业生以及有相应技术的骨干员工就是看中了我们这里的创新科技,我们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施展能力的平台。”振森科技负责人周生爱介绍说。
助力农民增收脱贫
今年45岁的乌梁素海职工王民,自苇子滞销后,到处打零工维持生活,家庭十分困难。2015年,听说要在家门口建厂,优先录用乌梁素海的职工,他赶紧去登记报名了。经过岗前知识技能培训和实践操作,现在他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该技术。虽然公司还没有正式投产,但他已经领到了月薪为3500元的工资,公司还按时给他缴纳着五险一金,这让他毫无后顾之忧。现在他逢人就说:“以前觉得生活没了奔头,现在好了,每天都特别充实。是振森科技用科技武装了我,帮我走上了致富路,这样的公司咱们要拥护!”
王建国是乌梁素海渔场芦苇生产销售的负责人,积压了多年的20万吨的芦苇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口。“近些年,由于周边地区造纸厂陆续被关停,我们场的芦苇销售陷入僵局。直到内蒙古振森乌梁素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乌梁素海南岸建厂,场里这顶‘愁帽子’才彻底摘除了”,王建国高兴地介绍着:“振森科技的生产线建起来以后,就可以把乌梁素海当年生产的芦苇全部消化,帮助乌梁素海职工们摆脱贫困了。”据了解,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消耗芦苇、玉米、葵花等秸秆共30万吨,不仅如此,振森科技在招工时优先解决乌梁素海渔场职工再就业问题,目前一期生产线已招聘95人,其中乌梁素海职工、直系亲属有23人。
振森科技在整个生产过程使用的是固化秸秆制成的固体燃料,还带动当地建成了一家专门将秸秆制成固体燃料的生产厂。该公司利用周边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将小秸秆做成大文章,企业盈利、农民增收、节能环保无污染,成为一举多得的好项目。
图文/马宏伟
编辑/刘欢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