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评】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
| 招商动态 |2017-06-25
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
今年1~5月份,我市千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开复工92项,竣工10项,开复工率63%,竣工率6.85%。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开复工50项,开复工率58%。一年时间即将过半,我市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预期目标还有差距。现在是重点项目建设关键时期,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时不我待。为此,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项目建设危机感、紧迫感,按照年初计划要求,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坚决做到目标不减、力度不降,加快进度,确保如期完成任务目标。
投资是经济增长第一动力,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区域发展第一抓手。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坚决按时序推进各类项目建设任务落实落地,用大项目推动经济稳健前行。要提高项目质量,注重在产业链、产业布局、功能区划和产城融合中找准坐标和定位。传统产业要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规模、质量、技术上下功夫,系统谋划和生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走出去招商引资,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同时立足我市实际,从新产业、新动能方面入手引进和落地更多的项目,积极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各类项目竞相建设的生动局面。要聚焦“七网七业”项目,全面发起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七网”同建攻坚会战,加快掀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七业”同兴发展热潮,不断夯基蓄力,加快转型升级。要在“补短板”上下功夫,重点补齐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脱贫攻坚、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短板”,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要抢抓机遇、落实政策、加大帮扶力度,推动现有产业达产达效、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确保新建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落地,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苦干实干。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真干、实干、比着干,扑下身子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压实工作责任,做到知责、明责、负责、追责,让项目建设及各项工作掷地有声、开花结果。要加强督查、督办、督促,严格考核奖惩,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真正树立起踏实干事、高效干事的良好工作氛围,倒逼各地、各部门抓好工作落实。
一个好项目能引领一串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问题和差距,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抓项目,掀起大干快上的建设高潮,以项目增后劲、促转型、提士气,为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黄景莲/文
惜水爱水 从我做起
总干渠俗称“二黄河”,除了输送农业灌溉用水,还是临河城区居民自来水的水源。
在水源地附近经常有人在垂钓,还有不少人在河水中游泳等,虽然附近就竖立着警示牌,但是还是有人熟视无睹。对于这些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我们不仅要及时劝阻,更应该向有关部门举报,切实维护自身权益。为了喝上放心水,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共同维护母亲河的清洁,保护好我们的水源地。
张星/文
杨岚凯/图
爱护环境、美化家园,你行动了吗?
近日,临河区爱卫办发出了“人人动手 清洁环境 美化家园”的倡议,倡议市民参加以下活动包括:开展一次室内外卫生大扫除,参与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公益活动,参加一次健康大讲堂活动,参加一次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达到美化家园、清洁环境、健康身心的目的。你认为这些活动对我们生活有哪些积极影响?还有哪些建议?
胖梦露:
倡议书给我提了个醒,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我计划了半天的时间,和家人一起清扫了家里和单元楼里的卫生。清扫过后感觉生活的环境也更加舒适、整洁,心情也更加舒畅了。
Chang:
我会抽出时间去参与这些活动,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意清洁环境、美化家园。舒适的城市环境是大家共有的,也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
想吃鱼的猫:
看到倡议书后,我就带着家里的老人去镜湖转了转,绕湖慢走。慢走的过程中,发现有游人丢弃垃圾,我也鼓励孩子拾起,维护我们共同的环境。
赋:
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优美的城市环境不仅需要环卫工人的清扫,也需要我们大家的维护。活动强化了我们爱护环境、清洁环境、美化家园的意识。
胖超人:
我们社区这周有一个健康大讲堂活动,我和家人也积极参与。讲堂的内容丰富,弥补了我健康方面知识的欠缺。
小编点评
美化环境 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张星
环境是一个地方的“第一形象”,也是人们良好生活的基础。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是我们的生存需求,这样的环境并不能只是依靠几个人,或者某个部门或单位,需要的是我们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的热情参与和积极行动。
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搞好环境卫生,提升城市形象,需要从每个居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乱扔乱倒,随地吐痰等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同样反映着居民的文明程度。因此,人人自律,人人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秩序,人人以提升城市文明卫生形象为己任,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你是谁,只要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有义务履行好这项职责。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付出,只要大家都参与进来,我们的环境才会越来越美,就一定能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固本强基迸活力
转型升级谋发展
6月的河套大地,处处孕育着勃勃的生机。行走在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的项目区,你会被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美丽田野所震撼……
我市有耕地1000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是巴彦淖尔的比较优势,但短板也较为突出,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等等。如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工作去做,但首要的一点,就是这1000万亩耕地要有一个好的条件和基础。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就是实现巴彦淖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固本强基工程。
有数据为证,经过十年改造,项目区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灌区不但90%以上的耕地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和高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而且新增了50万亩耕地。2016年,全市粮食产量达60多亿斤,比2007年将近翻了一番。项目区营造防护林1871万株,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同时,修筑主干路、机耕路9807公里,农民生产出行方便顺畅。项目区修建渠系建筑物157795座,衬砌渠道4005公里。黄灌项目区衬砌渠道后的水资源利用系数提高了0.156,灌溉水利用率由原来的43%提高到55%。行水期减少、灌溉时间缩短,实现省工省时省力,也减轻了盐渍化程度。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区打造高标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示范面积90多万亩,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
农牧业永远是巴彦淖尔的金字招牌。通过项目改造,灌区农业设施基础条件的极大改善,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不断刷新各种作物的亩产量和总产量,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了“藏粮于地”;通过项目改造,改善了生态环境,节约了水资源,综合效益显著增加,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对于巴彦淖尔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年是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的收官之年。十年磨一剑,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十年,改出了河套平原一片崭新的天地。通过高标准改造后的项目区开始走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之路,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大破大立改造,河套灌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曾经的盐碱地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孕育着更大更美好的希望!
周文廷/文
下好乡村旅游这盘棋
6月20日,五原县“灯笼红”香瓜节暨胜丰镇首届“两红节”(“灯笼红”香瓜节、红公鸡饮食文化节)在胜丰镇庙壕村开幕。“两红”节分别开展了香瓜评比、文艺演出、乡镇美食展、灯笼红香瓜文化园参观和红公鸡餐饮文化体验店观摩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参加。
当旅游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乡村旅游逐渐迈入旅游行业,尤其“美丽乡村”融合“乡村旅游”,可以说是乡村脱贫致富、开放发展的一条有效渠道。
我市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依托美丽乡村,我市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主动做好旅游文章。经过不断开发、挖潜,使全市的乡村旅游景点形成系列化,各有各的美景,各有各的品位,各有各的服务实力和魅力。无论是傍着镜湖的富强村、古色古香的九庄老镇,还是有着“灯笼红”香瓜节、红公鸡的庙壕村……都已成为市民游玩的新宠。把这些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打造好了,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给“三农”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美丽乡村”融合“乡村旅游”,对于“美丽乡村”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美丽乡村”的更高标准。一般说,符合“美丽乡村”,不见得能够开展“乡村旅游”;而能够搞起“宣传旅游”的乡村,一定是水平高、亮点多、内涵美的“美丽乡村”。把“乡村旅游”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高级阶段,坚持让越来越多的乡村以净为基、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人为本,打造一块、提升一片,就会形成“乡村风景”的特色旅游文化效果。
实践证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乡村旅游”发展,是造福广大农牧民的幸福基业,前景广阔,大有作为。只要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搞好宣传、营销,就会收到显著效果。
刘飞/文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